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自然數位教具-自由二分法分類工具

 各位老師、家長們,大家好!我是阿剛老師。最近,老婆在教中年級自然課時,講到了「生物的分類」中重要的「二分法」概念。她希望能有一個可以在大屏上操作的軟體,讓學生能親手拖曳、建立自己的分類樹,從中理解科學分類的邏輯。因此,我特別為她量身打造了一款——自由二分法分類器!這不僅是一個工具,更是一個讓學生在動手做中學習的「實驗室」。今天,我就來分享這個小程式,並詳細說明如何有效地運用它進行教學。

軟體特色:專為教學設計

這套「自由二分法分類器」有幾個獨特的優勢,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理想選擇:

  • 完全自由定制: 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需求,完全自訂分類問題和分類名稱(例如:「是/否」、「有翅膀/無翅膀」),靈活適應各種教學情境。
  • 拖曳式操作: 支援滑鼠與觸控大屏,學生可以直接用拖曳的方式將項目卡片移動到對應的分類區,學習過程直觀且具互動性。
  • 多層次遞進分類: 軟體完美支援二分法的樹狀結構,允許對已分類的群組進行更深層次的「下一層分類」,幫助學生理解複雜的分類邏輯。
  • 結果一鍵匯出: 完成分類後,整個分類樹結構可以匯出為圖片檔案,方便教師進行存檔、列印或評量學生學習成果。

軟體操作說明 (三步驟,建立你的分類樹!)

這個軟體的操作流程非常直覺,跟著以下三個步驟,您就能輕鬆上手,建立屬於自己的生物分類樹。

步驟 1:設定規則與新增項目 (設定區)

首先,我們需要準備「分類的規則」和「要被分類的項目」。

  • 1-1 設定分類規則:
    • 在「分類問題」輸入決定分類依據的核心問題(例如:「是否會飛?」)。
    • 在「分類 A 名稱」輸入對問題回答「是」或符合某特徵的群組名稱(例如:「是」或「會飛的」)。
    • 在「分類 B 名稱」輸入對問題回答「否」或不符合某特徵的群組名稱(例如:「否」或「不會飛的」)。
    • 填寫完畢後,點擊「設定問題與分類名稱」按鈕套用。
  • 1-2 新增分類項目:
    • 在「項目名稱 (一行一個)」欄位,一行輸入一個要分類的物體名稱(例如:麻雀、貓、狗)。
    • 在「對應圖片網址 (可選,一行一個)」欄位,可以一行輸入一個對應的圖片網址,讓分類項目更生動;若留空會以名稱作為預設圖示。
    • 點擊「新增項目」,這些項目就會出現在下方的「分類進行區」中。

步驟 2:進行拖曳分類 (分類進行區)

當項目出現後,就可以進入實際的分類操作。

  • 查看問題: 確認黃色區塊顯示的「分類問題」。
  • 拖曳項目卡片: 將中間「分類進行區」的項目(例如:麻雀)拖曳到目標區。
  • 分類到目標區:
    • 符合分類 A 規則的,拖到左側的分類 A 容器。
    • 符合分類 B 規則的,拖到右側的分類 B 容器。
  • 重新分類: 如果發現分類錯誤,隨時可以將卡片拖回中間的「分類進行區」重新分類。

步驟 3:建立下一層分類與匯出總表

當一層分類完成後,我們就可以進入二分法的核心操作:遞進分類。

  • 3-1 進行下一層分類:
    • 在任何一個分類區(A 或 B)下方,點擊「對此群組進行下一層分類」按鈕。
    • 系統會將這個群組的項目移到新的分類池。
    • 請在上方重新設定新的「分類問題」和「分類名稱」,繼續下一層的分類操作。
    • 返回上一層:如果需要修改上一層的分類或問題,點擊下方的「返回上一層」按鈕。(注意:有子分類的按鈕會顯示為「✅ 檢視/編輯下一層」)
  • 3-2 匯出總分類表:
    • 完成所有分類後,點擊下方的「匯出總分類表」按鈕。
    • 系統會以清晰的樹狀圖呈現您建立的整個分類結構,包含所有的分類問題和項目分佈。
    • 在彈出視窗中,點擊「下載圖片」,即可將分類圖存成 PNG 檔。

希望這個小工具能幫助各位老師和學生,讓自然科學課變得更加生動、有趣且富有探索精神!鼓勵大家實際操作,體驗分類的樂趣,並與我們分享您的教學成果或使用心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