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阿剛老師。在教學現場,我們總是在尋找更能吸引學生目光、提升學習動機的教學方法。一張靜態的地圖、一張複雜的組織圖,要如何才能讓學生願意深入探索,而不是看一眼就覺得枯燥乏味呢?
今天,我想跟各位老師分享一個我順手用gemini製作的:「互動式地圖資訊標示工具」。這是一個超棒的網頁工具,不需要任何程式基礎,就能讓我們將任何一張圖片,變成可點擊、可互動、資訊豐富的數位教材!
為什麼這個工具在教學上特別好用?
傳統上,我們可能需要用簡報軟體,拉一堆線條和文字方塊來註解圖片,但過程繁瑣,效果也有限。而這個工具,可以讓我們輕鬆創造出許多有趣的應用:
- 社會科與歷史科:無論是「赤壁之戰」的兩軍佈陣圖、「絲路」的路線圖,還是台灣的國家公園分佈圖,我們都可以將地點標示出來。學生點擊後,就能看到相關的文字說明、歷史照片,甚至是YouTube上的紀錄片片段!
- 國文科:想像一下,把《西遊記》的取經路線圖做成互動地圖,每一難的地點,都附上故事摘要和角色介紹,是不是很酷?或是將《儒林外史》的人物關係圖做出來,點擊人物頭像就跳出他的生平介紹。
- 自然科:一張細胞圖、一張生態系循環圖,或是一張植物構造圖,都可以變成互動教材。點擊「粒線體」,就跳出它的功能解說;點擊生產者,就看到相關的動植物照片。
- 校園導覽:新生入學、家長日,或是有外賓來訪,我們可以將校園平面圖做成互動導覽。點擊圖書館,就顯示開放時間和內部照片;點擊教務處,就顯示各組的業務職掌。
- 藝術鑑賞:將一幅世界名畫(例如《清明上河圖》)當作底圖,針對畫中的細節、人物、建築加上標示點,引導學生深入賞析。
這個工具的可能性,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想像力!
操作方式超級簡單,三分鐘上手!
這是一個操作示範影片,請參考以下教學影片瞭解詳細操作步驟。
接下來,我來示範一下這個工具有多麼容易使用。
第一步:準備與上傳「地圖」
首先,打開這個工具的HTML檔案。您會看到一個上傳區。這裡的「地圖」不一定是真的地圖,任何您想註解的圖片都可以!例如:一張照片、一張海報、一張圖表...等等。您可以點擊按鈕選擇檔案,或是直接從電腦複製圖片(Ctrl+C
),再到網頁上貼上(Ctrl+V
),非常直覺!
第二步:在地圖上新增標示點
圖片上傳後,您的滑鼠游標在地圖上點擊一下,就會跳出一個編輯視窗。這個點,就是我們的互動標示點。您可以隨時用滑鼠拖曳來調整它的位置。
第三步:豐富您的標示點內容
在跳出的編輯視窗中,您可以為這個標示點增加各種資訊:
• 標題:為您的標示點取個名字(這是必填的喔!)。
• 內文說明:輸入詳細的文字解說。
• 上傳圖片:可以為這個點附上一張輔助說明的照片。
• YouTube 網址:直接貼上YouTube影片的網址,它就會自動嵌入影片播放器!
• 相關連結:放入延伸閱讀的網頁連結。
第四步 (進階):直接在地圖上畫重點
如果想畫路線、圈選範圍,或是加上文字註解,可以點擊右上角的「啟用畫筆」按鈕。您可以畫線、寫字,還可以吸取地圖上的顏色來畫,讓註記更融入地圖中。
第五步:設定網頁標題並下載!
當您把所有的標示點都設定好後,在右邊的欄位設定整個網頁的大標題,然後按下「下載HTML」按鈕。
恭喜您!一個獨立、完整的互動地圖網頁就完成了!
如何分享您的心血結晶?
下載下來的HTML檔案,該如何讓學生看到呢?非常簡單,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網頁,您有幾種方式可以分享:
• 上傳到學校的協作平台:例如,如果您使用Google Sites,可以將這個HTML檔案嵌入到您的網頁中。
• 使用免費的網頁空間:像是 GitHub Pages 或是 yay.boo 這種服務,只需要簡單的註冊和拖曳上傳,就能為您的HTML檔案產生一個公開的網址,方便您貼在班級網頁或聯絡簿上。
• 直接傳送檔案:您甚至可以將這個HTML檔直接傳給學生,他們用瀏覽器打開就能離線操作。
這個工具真的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,把原本單向的知識傳遞,變成雙向的探索過程。誠摯地推薦給各位老師,也期待看到大家發揮創意,做出更多更棒的互動教材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